
10月11日的抢收生死局股票配资票配资论坛
2025年10月初,约旦河西岸的橄榄树刚挂满果实,收获季就成了战场。
仅第一周,定居者袭击就超过150起,比往年猛了近一倍。10月11日的比塔村,成了这场冲突的缩影。
当天,巴勒斯坦家庭正在田间采摘,以色列军队突然现身阻拦。
现场有5名记者和国际活动人士见证,农户们没理会命令,继续弯腰摘橄榄。
士兵当即发射催泪瓦斯,人群被迫撤离。混乱中,一名男子倒地受伤,13岁男孩抽搐着被送进医院。
军方还动用了橡胶子弹和铅弹,定居者趁机纵火,烧掉多辆村民的车。
但撤离没多久,农户们又回到了田里。顶着催泪瓦斯的呛味,他们硬是把采摘进行到底。
展开剩余84%到当天结束,共收获400公斤橄榄。这堆果实里,混着催泪瓦斯的残留物,也藏着不肯认输的韧劲。
暴行升级,定居者的“系统化骚扰”套路
比塔村的冲突不是个例,接下来几天,暴力在多个地区蔓延。
更南部的伊德纳村,200名巴勒斯坦劳工正在橄榄园作业,武装定居者直接上前骚扰。
这些定居者身后跟着以色列士兵,劳工们被迫放弃采收撤离。
纳布卢斯附近的卡夫尔卡杜姆村更夸张,约100名农户在田间劳作时,士兵和定居者联手骚扰了数小时。
他们甚至威胁要逮捕在场记者,国际活动人士也被盯上,身份被登记,面临被捕风险。
农户们没停下手里的活,反而唱起《美丽的再见》抗议。
近日,东纳兹拉(图尔卡雷姆境内)和库夫尔赖(杰宁境内)也爆发了同样的冲突。
犹太复国主义军队用催泪瓦斯驱散人群,但农民们态度很明确:绝不离开土地。
定居者的袭击早已不是简单骚扰,而是有组织的套路。他们会系统拍摄在场人员,拿照片威胁。
还直接抢巴勒斯坦人的手机和农具,动手推搡殴打更是常事。今年的攻击力度,比往年猛了不少。
定居点扩张的“土地掠夺游戏”
定居者敢这么嚣张,根源在以色列的定居点扩张政策。
2025年5月,以色列政府批准了约旦河西岸22个新建定居点项目,其中“E1区”项目争议最大。
这个项目计划新增3401套住房,一旦建成,会直接割裂巴勒斯坦领土。
8月,以色列国防部更离谱,宣布扩大对定居点的武器发放,给极端组织送去1万支步枪。
这等于给定居者的暴力行为“上了保险”,冲突风险直接飙升。
这套“政府批地—定居者施暴—军队护航”的流程,已经成了固定模式。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直接定性:这是“系统性土地掠夺”。
法律层面更是双重标准。以色列通过《军事管制法》,让军队完全控制约旦河西岸。
在B区和C区,巴勒斯坦农民要进自家地,得先拿以色列的许可。
但定居者可以随便进出,哪怕动手打人,也基本不用担责。
国际法院早裁定定居点违反《日内瓦第四公约》,但以色列司法系统对定居者暴力的追责率,还不到3%。
国际社会“喊口号”:制裁搁置,停火计划成空文
看着巴勒斯坦农民被欺负,国际社会的反应相当无力。
10月21日,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发了报告,警告说约旦河西岸8-10万个家庭靠橄榄收成活。
定居者的暴力已经让这里“人道主义危机加剧”,但也就只停留在“警告”。
国际刑事法院(ICC)2024年11月给内塔尼亚胡发过逮捕令,指控他在加沙用饥饿当战争手段。
可这裁决对约旦河西岸的局势,几乎没产生直接影响。
欧盟9月还说要制裁以色列极端部长和定居者,结果10月就因内部意见不合,宣布暂不推进,只留了个“威胁”的空架子。
美国的操作更耐人寻味。2025年1月,特朗普政府直接解除了对定居者组织的制裁。
制裁一撤,24小时内暴力事件就激增300%。
10月美国抛出“21点和平计划”呼吁停火,却把哈马斯排除在政治进程外,还默许以色列控制约旦河西岸。
巴勒斯坦方面直接骂这是“新殖民主义”。
中国、俄罗斯等国多次谴责定居者暴力,但没有实质性的干预手段,只能眼睁睁看着冲突升级。
橄榄树下的生存抗争
经济层面,2023年因暴力导致9600公顷橄榄林未采收,损失超1000万美元,预计2025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社会层面,持续的暴力导致巴勒斯坦社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率上升,儿童辍学率高达40%。
政治层面,定居者暴力正在削弱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合法性,为哈马斯等激进组织提供招募土壤。
未来,巴勒斯坦的抗争将面临更严峻考验。
以色列计划在2026年完成“E1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切断东耶路撒冷与约旦河西岸的联系。
若国际社会仍无法形成统一压力股票配资票配资论坛,约旦河西岸可能陷入“渐进式种族清洗”,橄榄收获季的暴力或将成为常态。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满盈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