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配资平台查询网站,它是一家被贴上“组装厂”标签、陷入增长焦虑的年轻五百强;五年后,它手握自研旗舰芯片,用国产电车在“真理之环”纽北赛道上让世界惊叹。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雷军用一场触及灵魂的演讲,首次完整披露了小米这场深刻的蜕变。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造车、造芯的商业故事,更是一场关于如何直面恐惧、点燃热爱、最终实现“逆天改命”的内心独白。
下面分享一份由雷军发布的:《改变:2025雷军年度演讲全文》配资平台查询网站雷军的2025年度演讲核心围绕“改变”这一主题,深入回顾了小米过去五年从迷茫到蜕变的历程。面对十周年之际的内外部焦虑与质疑,小米进行了一场触及灵魂的“大反思”,并由此确立了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的坚定战略。演讲通过讲述自研“玄戒01”芯片的艰辛与成功、小米汽车征战纽北赛道的传奇故事,以及YU7 SUV不走寻常路的设计哲学,生动展示了小米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巨大投入与突破。这不仅重塑了公司的基因与团队,更用一系列扎实的成果,如小米17系列手机的发布,回应了市场,证明了只要坚持热爱与持续努力,就有机会实现“逆天改命”般的深刻改变。
# 01 报告摘要重点一:深刻反思与战略转型
五年前,尽管小米已跻身世界500强,但雷军内心充满焦虑。公司面临着行业巨头的压制、团队的疲惫以及外界“组装厂”、“没技术”的偏见。这场“大反思”是小米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展开剩余83% 确立新方向: 经过长达半年的内部复盘,小米决定不再满足于“互联网模式”,而是要成为一家真正的“硬核科技公司”。为此,公司制定了“五年投入1000亿”的研发计划,将“技术为本”写入了公司的铁律,从基因层面开始重塑。 重塑核心团队: 为了支撑这一宏大目标,小米对核心管理团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积极引进卢伟冰等外部顶尖人才,带来新的视野与能力;另一方面,也大力提拔内部培养的早期员工,如芯片业务负责人朱丹,形成了一支兼具经验与冲劲、新老结合的强大领导核心。 点燃创业热情: 这一系列的改变重新点燃了整个团队“重新创业”的热情。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小米不再是躺平或歇息,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更具攻击性的姿态,去直面挑战,为后续在芯片和汽车领域的突破奠定了组织和文化基础。重点二:芯片之旅的“逆天改命”
小米的芯片之路充满坎坷,从“澎湃S1”的失败到“玄戒01”的成功,是一个克服内心恐惧、坚持到底的励志故事,也是小米技术立身决心的最佳体现。
汲取失败教训: 复盘“澎湃S1”的失败,小米总结出两大关键教训:自研手机SoC必须从最高端切入才有一线生机,并且芯片团队必须与手机团队目标完全一致、荣辱与共。这些宝贵的经验为“玄戒01”的成功铺平了道路,避免了重蹈覆辙。 艰难的坚持与决心: 在公司营收下滑、同时进行造车和造芯两大“烧钱”项目的巨大压力下,内部出现了动摇的声音。雷军以创始人的远见和决断力排众议,他提出“放弃会后悔十年”,坚定了团队的信心。即使面对同行解散芯片团队的行业地震,小米依然咬牙坚持,稳定了军心。 最终的重大突破: “玄戒01”采用最先进的3nm工艺,一次投片成功,标志着小米在手机最核心的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达到了行业第一阵营的水平。这不仅是一款产品的成功,更是小米“技术为本”战略的里程碑,彻底改变了公司的“质地”。重点三:小米汽车的“热爱与奇迹”
小米汽车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源于一群工程师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产品定义的独特思考以及不计成本的极致投入,最终创造了行业奇迹。
源于热爱的极致追求: 小米汽车团队聚集了一群真正热爱汽车的工程师。以首席车手阿灿为代表,他们怀揣着“造一辆车在纽北超越保时捷”的终极梦想。正是这种热爱,驱动着SU7 Ultra项目历经波折(立项-取消-重启)并最终在纽北赛道一鸣惊人,用实力赢得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尊重。 不“抄作业”的差异化创新: 在打造第二款车YU7时,面对市场上流行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式家庭SUV,小米团队经过激烈争论,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为驾驶者设计一辆好看、好开的运动型SUV。这种差异化定位精准抓住了用户在家庭责任与自我追求之间的情感共鸣,是YU7大获成功的关键。 “最强标准版”的用户思维: 为了彻底打消用户的里程焦虑,小米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砍掉原计划的620公里续航标准版,直接将835公里的“长续航Pro版”作为新的“标准版”,且定价不变。这种“破釜沉舟”式的产品策略,体现了小米将用户体验置于首位的决心,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02 报告节选# 03 报告参考《改变:2025雷军年度演讲全文》
发布于:江西省满盈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